上季斯科蒂·巴恩斯場均19+8+6;巴雷特場均21+6+5;新來的英格拉姆上季場均22+6+5——而且這三個還都不是控衛(wèi)。
球怎么分?
奎克利:好好好,你們分了就得!
三年前巴恩斯力壓莫布里成了年度新人,上上季巴恩斯全明星,上季莫布里也全明星+年度防守球員,而巴恩斯則停步了一年。
他依然是個全能前鋒,能以各種方式組織進攻,萬金油,策動反擊時眼疾手快,有一手近筐拋射,能在中距離操作,這些都非常地符合他的名字斯科蒂(皮彭)。
但:
他的持球進攻撐不起一個球隊的進攻,三分率停步不前損害他的無球價值。他的定位更該像伊戈達拉或阿隆·戈登:一個強隊的三號人物,填滿數(shù)據(jù)欄。
而且他之前以詭異方式受傷,會讓人想起烏布雷遠足受傷、沃爾洗澡時受傷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“斯科蒂你是個職業(yè)球員啊!”
比起主導(dǎo)體系,巴恩斯似乎更適合融入體系。比起持球啟動擋拆,他做遞手傳和掩護似乎更自如。
名字有時候是種詛咒:
巴恩斯可能更適合當一個斯科蒂(皮彭),但猛龍當下有喬丹嗎?
那么,巴雷特?
他能快攻,能在前后籃板后得分(反擊或補進皆能),反擊時山呼海嘯,弱側(cè)也有三分。傳球、控球和防守都在進步——進步不算快,但依然。在襲筐的熱情方面,他是后衛(wèi)中的頂尖。而且在多倫多,他找到了在尼克斯所缺乏的機會:他也可以持球創(chuàng)造。如果給他配好隊友,他的突破威脅能為隊友提供遠射機會。
但是……
和巴恩斯一樣,他的籃子不穩(wěn);和巴恩斯一樣,他無球適配性一般;他和巴恩斯實際上有點重疊,又缺乏巴恩斯的萬金油全能。
那么,英格拉姆?
受傷之前,英格拉姆吃得下球權(quán),啟得了進攻,能擋拆出球,能在單挑中用跳投懲罰錯位人。他得分方式比巴恩斯和巴雷特都多,健康時可以作為持球手,將球隊扛到起碼聯(lián)盟平均水平,能每晚給你20分6助攻,而且不妨礙球隊的流暢——反例就是卡姆·托馬斯。
他可以表現(xiàn)得像巔峰德羅贊,減一點中投細節(jié),增加一點三分,體型再大一圈。
猛龍:說到德羅贊我就不困了!
這三個人中,英格拉姆更應(yīng)該是進攻樞紐與發(fā)起人:
巴恩斯的進攻啟動更依賴強突,所以無法吃下足夠多的球權(quán):大概守轉(zhuǎn)攻由他策動會更好。
巴雷特沖擊更積極,突破也更多,無球也更積極,諷刺的是,這可能讓他更適合擔(dān)當無球攻擊手,或者索性帶二陣。
在最理想狀況下,大概,英格拉姆會擔(dān)負起當年德羅贊的角色,巴恩斯會擔(dān)當一個萬金油組織前鋒;巴雷特繼續(xù)閃擊。
話說:英格拉姆203公分,巴恩斯都是201公分,巴雷特198公分。
曾經(jīng)的OG阿努諾比和萊納德都是201公分……
猛龍兩米上下的搖擺人有執(zhí)念。
哦對了:迪克在選秀時差不多兩米,如今據(jù)說長到了203公分——Dick更大了,好吧這個不好笑……
最關(guān)鍵的是:新來的博伊爾斯,也是201公分。
博伊爾斯在大學(xué)世界是優(yōu)秀籃下得分手,擋拆有效,堅如磐石,能換防到外線和禁區(qū),和弗拉格一樣是早熟的防守人。
但他不投三分——不是不會,是不肯投。
他強壯敏捷,但沒法在籃筐之上打球。他身上閃爍著追夢(當然沒那么聰明)、戈登(當然沒那么能扣)、西亞卡姆(在他還沒籃子時)那種兩米上下萬金油鋒的能耐。
可是同位置,猛龍已經(jīng)有巴恩斯了。
最后,大概還是會這樣首發(fā)?奎克利+英格拉姆+巴雷特+巴恩斯+博爾特爾。
迪克是替補利器,博伊爾斯擔(dān)當小球陣容中鋒、分擔(dān)巴恩斯的4號位時間。
理想狀況是首發(fā)里除了博爾特爾,每個人都逼近場均5助攻。
至于缺三分、防守軟之類問題?先別提那么掃興的事啦……
這是猛龍尷尬的地方:魔術(shù)有雙子鋒與健康了的薩格斯要分球權(quán);黃蜂要決定三球、米勒和努佩爾誰出手多一點:
猛龍這三位,留得最久的巴恩斯反而相對最角色球員,而且博伊爾斯還在等他的位置;沖擊力最強的巴雷特卻可能最適合替補;最有持球功力的英格拉姆卻有最頻繁的傷病史。
誰是王牌呢?